回到主页

家长优秀了,孩子一定不会差

· ·案例解析与故事分享,学生故事
broken image

再次见到H同学时,他已经研究生临近毕业,并且已经陆续拿到谷歌、微软、亚马逊三个大公司的offer。看着H同学自信和淡定的脸,我不禁回想起几年前,H同学从高中开始准备出国,一路走到现在。

谈到儿子的成就,H妈妈一脸喜悦,满满的都是对儿子的骄傲。不少家长都对H同学的成长经历感兴趣,希望了解到怎么样的家庭环境和培养方式,造就了今天的他。而我们知道,优秀的孩子身后,必然站着理解和支持他的父母。

优秀的孩子,往往离不开「优秀家长」的培养和支持,H同学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妈妈」。在接受了我们对H同学的祝贺后,H妈妈发出了爽朗的笑声:「不过欣喜归欣喜,我倒是不太意外。我这个儿子,总是让我很放心,觉得他想做的事情,一定能做到的。」

broken image

优秀家长的教育心得

broken image

对于从小对H同学的教育和培养,H妈妈分享了以下几个心得:

我最自豪的教育,就是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就是对「同理心」的最好解释,也是H妈妈在孩子教育中最引以为豪的特质。在H一路成长中,H妈妈「放低身段」,始终把自己当成比儿子大几岁的姐姐,坚持站在儿子的角度和他对话。大部分中国家长面对孩子,喜欢塑造高高在上的「权威感」,并不屑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听话就好,实际上是加深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感。

H妈妈选择做儿子的姐姐,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更容易和孩子沟通,听取孩子的心声。当一个妈妈变成姐姐,就是把自己降到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不会认为孩子的需求是无理取闹,也不会包办孩子的生活,更不会强行干预孩子的选择。姐姐是走在前面的一个榜样,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同龄人。

在H同学遭遇青春期,面对学业压力时,H妈妈一直站在儿子身边,从同龄人的角度为他打气。不仅如此,H妈妈甚至选择调去了更有挑战的工作岗位,和儿子一起努力进取,共同进步,为彼此鼓励打气。每当H遇到学业上的困难快要坚持不下去时,看看妈妈,继续咬牙撑住。

给与孩子选择权,才能教会他们担当

H同学高中时就读于浙江某重点高中,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学习能力,他进入了竞赛班。在竞赛班里,除了平时的学业,大多数时间都被投入准备奥数竞赛。所有同学追逐的只有一个目标:奥数拿奖,然后获得名校保送名额。几乎所有的时间,包括寒暑假都被用来学习奥数,H同学渐渐在这种拼搏中感到了厌倦,他开始质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所有同学的「同一个梦想」让他觉得毫无意义,学习奥数令他再提不起兴趣了。

于是,H同学在高二那年毅然决然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退出奥赛班,准备出国留学。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老师都出动来找H同学「谈心」,希望他不要放弃这个令所有学生羡慕的机会。然而,H同学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告诉老师们:「竞赛并不是自己的激情所在,他也不认可把成绩看作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他想换个新环境去继续寻找自己的梦想。」面对儿子成熟而理智的言论, H妈妈充分尊重了孩子的选择权。

H同学刚到美国读大学时,选择的是经济学专业。逐渐的,他发现经济学更偏理论,缺少实践的机会,而自己更喜欢理科类的实践性课程。于是,H同学开始学习电子工程学的课,学了一阵之后H发现电子工程太偏向硬件部分,而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是软件,所以H同学最终换到了计算机专业。

H妈妈认为:「很多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误区,就是太把孩子当成孩子。其实他们不仅有主见,也比家长想象中更懂事,会为父母考虑。但很多时候当父母的不与孩子平等地商量,孩子们就会叛逆。我在教育儿子的时候,会告诉他父母的想法,告诉他各项选择的利弊,但最终的选择权,还是会交还给孩子的。」

H同学成长的过程中,一次次的选择印证了会做选择,拥有做选择的能力,是多么重要!H妈妈认为,「做选择的能力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他们才有内动力,才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有担当的孩子,结果一定不会差。」

父母要有一种胸襟,孩子是世界的

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控制欲非常强,从小时候的「吃喝拉撒」,到长大以后读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甚至什么时候结婚生小孩都要管。

和这种类型的家长相比,H妈妈一直都很「看得开」,她认为:「我觉得为人父母,要有一种胸襟,就是要意识到孩子是世界的。我们把孩子带到世界上,他没得选择,那么今后的事情就应该让他自己选择。父母对孩子好,其实是天经地义的人性,并不值得过度称颂,更不应该将之作为道德枷锁去捆绑孩子,给孩子压力。虽然H留在美国,但如果有需要,我和他爸爸可以飞去美国看他;如果不需要,我们也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

优秀孩子身上的特质

家长优秀了,孩子怎么会差的了?在我们接触的优秀的孩子中,发现他们都有不少相似的特质:

优秀的孩子会持续思考,勇于放弃

对大部分人来说,选择稳妥,拒绝改变是最佳方案。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走着别人期望中的,看得到的路。H同学的优秀,正是体现在即使处在他人羡慕的位置,也没有被稳妥「蒙蔽了」双眼,依旧在持续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现实是否匹配自己的追求。一旦发现眼前的不再令自己满意,就可以勇敢的放手,转而去追求心中向往的。这份敢于放弃的魄力,让H同学的人生充满了挑战,也更加精彩!

优秀的孩子,会“聪明地”树立目标

研究表明,成功人士通常都拥有很强的目标感。这里的「成功人士」,并非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升官发财」,而是指能够实现自己想做的事。当有了清晰的目标后,内动力会相应增强,人们会有更强的专注力和持久力。优秀的孩子,往往会「聪明地」树立目标,因此会有更大的机会实现它。

「聪明」(S.M.A.R.T.)的目标,可以分为:

1

S(specific)具体的目标

比起模糊不清的「远大」目标,清晰而具体的目标操作性更强。比如说,对比托福要考到110分这个大目标,具体的目标就好比托福的听力、口语、写作和阅读各项要达到多少分。这样具体化的目标不仅看起来更清晰,操作起来更有方向感。

2

M(measurable)可以衡量的目标

目标的可衡量性,可以帮助我们查看实现目标的进度。我们可以通过问几个问题来确定目标是很衡量的:比如,我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来实现呢?我怎样确定我的目标达成了呢?我需要做多少事来达到目标呢?当你的目标变得可衡量时,你会更好的安排整个过程,并且在完成的进度越来越多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动力。

3

A(attainable)可以达到的

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除了想要实现的心愿,必然是个现实可行的目标。不少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不论孩子的标化成绩,在校GPA怎么样,都希望孩子能进美国前30的大学。达到这样的目标,对不少能力有限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考不到家长想要的分数,等待他们的往往是责怪和批评。如果孩子抱怨目标太高时,家长会说「没有追求,应当树立远大的目标」。对大部分学生来讲,树立一个现实可行的目标更重要,不仅有利于完成,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4

R(relevant)相关的

相关性强调了我们要制定一个要紧的目标。对于一个准备申请美国前30大学的孩子来说,提高自己的标化考试成绩,写一篇好的文书,保持好的学术GPA无疑是当务之急的。不相关的目标就比如,「学会做100道家常菜」「掌握瑜伽108式」等,即使符合了具体的、可以衡量、可以达到等「聪明」条件,依旧是不相关的。

5

T(Timely)适时地

一个好的目标必须设置时间限制,需要被设定一个deadline。有了deadline,能更帮助我们有效,合理的安排好deadline之前时间。如果目标缺少了deadline,就会让我们缺少动力和紧迫感,容易让我们被现实生活中的琐事分心。

最后,H妈妈说了一句话,让人深以为然:对父母而言,最好的爱,就是做好自己;对子女而言,最好的孝顺,也是做好自己。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