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父母强势对孩子的影响

· ·亲子沟通与心灵成长,心灵成长
broken image

在大部分中国家庭中,孩子身上都寄托了来自父母的「期望」,他们是父母的尊严和骄傲的承载。

即使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孩子一定的快乐教育和「放养式」的培养方式,却极少有父母能让孩子完全为所欲为,对孩子的未来完全不抱有任何期待。

在我们的学生家长中,不少父母在外事业有成,在工作岗位中承担着重任和压力;然而他们在教育孩子上却采取了同样的作风,严格而强势,对孩子制定了「过高」的目标。成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由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当,而备受摧残。

broken image

强势家长的表现行为

broken image

1.按照自己的预期给孩子设定目标,无视孩子的发展需求

broken image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盼望孩子不仅成为生命的延续,还要比自己更进一步,去探索自己尚未涉及的领域,抵达自己从未达到的高度。然而,在成长这条充满艰辛的路上,「背负」父母期望重担的孩子常常「不堪重荷」,和父母在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案例分析-

我们的一个女学生从小就活在爸爸的严厉管教中:爸爸是个典型的「理科男」,对孩子的情绪感知能力弱,凡事只注重是否达到好的结果。

比如,学生的数学能力较弱,父亲认为自己数学是强项,决定自己来给孩子补习。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严厉的父亲「完全无视」孩子当下的能力和水平,给孩子设定掌握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的目标。孩子数学本来就不好,面对高级别的数学不由抱怨自己根本掌握不了,没想到却引来父亲更加严厉的责备:「你对自己的要求为何这么低!多学一点知识不好吗?」

接下来,父亲不仅责备孩子达不到自己制定的目标,更是连带指责了孩子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缺点,比如做事效率低、喜欢玩手机,甚至「威胁」孩子再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不付她去美国的学费,剥夺她留学的机会!父亲一连串的行为导致学生「情绪失控」,哭了整整一晚。第二天去学校考试时,学生大脑一片空白,最终交出了「白卷」以示抗议。

父亲的高标准还体现在孩子的学术能力明明只能达到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而父亲「一厢情愿」认为孩子应当给自己设定前50,甚至更高的目标才是志向远大、有追求的体现。

虽然树立目标很重要,但如果忽略了培养孩子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和方式,再远大的目标也是毫无意义的。

2.对待孩子严厉粗暴,不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broken image

中国家庭中,不少父亲在教育孩子时都倾向走「简单粗暴」的路线,只注重结果,却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案例分析-

我们曾经有个学生刚去新学校的时候,由于缺乏「安全感」,上学的时候总会随身带着妈妈的一件衣物。学生父亲不仅没有关注孩子行为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只会「强行禁止」孩子携带衣物,甚至采用羞辱和耻笑孩子的手段!父亲的行为直接导致孩子的问题「恶化」了,孩子依赖妈妈衣物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甚至之后变成了恋女人衣物癖!

另一个学生的父亲是某大学教授,为人严谨。学生小时候非常调皮,成绩一般。父亲并不关注那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质,只要求成绩上的结果,所以经常「暴打」孩子,甚至有一次在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烧掉了孩子辛辛苦苦收集的600多张珍藏卡片。从此之后,孩子走上了父亲期望的「好好学习」的道路,成绩稳步上升,然而对父亲的感情却渐渐疏离,失去了父子之间的「亲密感」。这样难道就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吗?

3.不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忽视孩子兴趣性格的不同

broken image

不少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十分「功利」和「实用主义」,两眼紧盯成绩分数、名校录取,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完全不注重。当孩子没有好的分数和结果时,父母首先奉上的是打击和责备。

-案例分析-

我们的一个学生决定要去美国留学,开始准备各种标化考试,然而学生在托福成绩不到80分的情况下,却打算做更多「课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经历。于是家长和孩子的兴趣发生了「对立」:家长认为课外活动纯属浪费时间,华而不实,于是禁止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孩子却认为课外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领导力,对于申请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家长在不了解如何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手段来解决问题时,只会「警告要挟」孩子。比如,告诉孩子如果托福分数再考不上去就不要出去了,甚至彼此推卸责任,把孩子的缺点归于另一半没教好。结果,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矛盾越来越严重,课外活动被「禁止」了,托福成绩却也一直上不去。

留学更重要的是「方向性」,就好像离线的箭,没有回头路可走。由于孩子托福成绩偏低,最终去美国走了双录取的道路。

broken image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强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妈妈通常对家庭内务和孩子抚养教育投入更多,所以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相比父亲的强势,母亲的管教风格通常过于细致和严谨,容易导致孩子不够勇敢,胆怯,面对新事物时不敢尝试。母亲的强势,还体现在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包办上,什么都想替孩子考虑到,什么都要帮孩子做好准备,生怕孩子走一点弯路,结果导致孩子过度依赖母亲,自己的独立性、思考和判断等能力都「弱」了。

而父亲的强势更富有「摧毁性」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过度时容易把孩子压出问题,让孩子自身的力量变弱,变得缺乏自信,不活泼。还有不少过于强势父亲的「高压式教育」让亲子关系变得疏离,充满敌意。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站在强势对立面的父母

broken image

除了强势型的父母,还有另一群父母用耐心的陪伴和宽容让孩子变得更好。

-案例分析-

我们的一个女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由于学习进度滞后,被班里老师「区别对待」。还在小学的时候,辱骂和体罚就是家常便饭,成长的过程中自信心和自尊心低到了谷底。即使后来去美国念了高中,进入排名靠前的大学,都从未拥有过「真正的」自信。学生到了找实习的阶段,她一封简历都不敢投,总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根本没有公司愿意招自己。

在这段低谷期,学生父母在了解孩子的情况后,给与了孩子「无条件」的关爱和鼓励,告诉她应该相信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并且无论结果怎样她都会成为很棒的人。有了父母「强大的」支持和信任,学生开始一份份投递简历,准备面试,经历了眼泪和无数挫折,最终在美国拿到了某顶级投行的实习,大大地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

另一个男学生从小在学校调皮捣蛋,外号「话唠」,在课堂上总是好动个不停,是老师经常「狠批」的重点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父母不论老师怎么不看好孩子或者孩子闯了什么祸,一路都怀着「强大的内心」给予孩子最大的宽容和关爱,不以孩子一时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孩子的价值。

后来,学生父母认为体制内的教育不再适合孩子, 毅然决然地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学生在美国顺利地念了高中和大学,个性依旧阳光开朗,和父母关系融洽,在大三的时候就凭借自己努力拿了美国四大实习的offer。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对强势父母的建议

broken image

意识到成为强势父母对于孩子的弊端后,该怎么在「爱的名义下」进行调整,采用更合适的方式教育孩子呢?

1.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耐心的陪伴

避免「打击式」和「威胁式」的中国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问题和不完美,直截了当地「打击」甚至「威胁」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反而会引发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

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会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宽容,陪伴着孩子度过难关,成长为更好的人。

2.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允许孩子犯错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学习「教育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心理学」对于培养孩子的优势和重要性。好的变化通常不会在一夜内突然发生,孩子在对事物的摸索和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会走弯路。家长需要让孩子在犯错中汲取经验,摸索中成长。

3.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尽量平等的对待孩子

在家庭关系中,父母本来就处于权威、有力量的一方。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压迫」孩子,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面对孩子,父母需要「放下」自己在所处年龄、位置所形成的阅历和思维方式,尝试站在孩子的年龄阶段去理解他们,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