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美国留学生分享:通过留学之路成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案例解析与故事分享,学生故事
broken image

我是在国内读的普通高中,然后决定高中毕业后留学美国读本科,于是2012年来了美国休斯顿读了莱斯大学,现在过了4年半,我拿到了本科和硕士学位,并将于明年2月份去硅谷开始我的全职生活。

希望在今天活动中能回顾一下自己就读高中以来到现在一步步做的选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broken image

决定留学

broken image

我所就读的高中是浙江省一所比较传统的重点高中,所以当时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的目标都是通过一些竞赛或高考去冲刺国内一流的大学。

当时我竞赛所学的是生物,从当时的氛围来看,理科竞赛能够极大程度帮助大家进入中国最好的大学,因为竞赛拿奖的话可以享受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降分或保送政策,所以当时我们很努力完成竞赛,想通过这条途径完成进入好大学的梦想。

可是通过一年的竞赛学习以后我却发现生物并不是自己的激情所在,并且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发现竞赛并不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学习方式。我们当时在一年时间内,不仅要学习高中基础课程还要研读很多大学生物的课本,而厚厚的大学本科教程,基本是靠自学的。

从某些程度上说,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有些拔苗助长,因为我并没有非常理解它的内容,只是通过生硬的背诵方式去掌握这门学科,也没有学到它的精髓。同时我们花掉大量时间在准备竞赛上,所以后期我有点迷失。

我在思考,这一年所作的努力是否正确?我是否有必要通过这样的努力进入最好的大学?高中就三年,我是否需要在这个时期学习一些别的更有意义的事?

于是我在高一结束时做了退出竞赛班的决定,因为我有一个好朋友一直在准备去美国上本科,跟他交流后,我知道了有去美国上本科这条路。此外,因为以下几个原因,我觉得留学美国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决定:

1.因为初中去美国游学过,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觉得这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社会。

2.美国有当今世界上最尖端的学科和领先的企业,留学的话可以学到这些方面的东西。

3.美国的体制是最理想的、最灵活的,也是最适合我的,同时还有很多好的大学供我们选择。

所以最后我决定留学美国。做了决定后,我从高二开始就着手准备接下来两年高中生活的作战计划,因为我不仅要准备一些美国的大学考试及申请,还需要继续上高中的课程。

broken image

申请过程

broken image

我从高二开始背单词,高二寒假报了SAT培训班。但是我觉得那个班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启发,所以决定剩下时间自学。 我的短板在于阅读理解,然而阅读理解这个东西不是一天两天速成、或者老师能帮你提高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所以接下来我就基本靠自学完成了SAT和托福考试。我每天安排就是背单词,看很多英文原著。在备考的同时,很重要一点就是在业余时间搜集美国大学的资料。申请前对学校就有一定了解,对后面申请美国大学会有帮助的。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专业抉择

broken image

起初和父母及当时文案老师商量得出的结论是申请经济学,虽然我自己本人也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学经济学的料子。但我不担心,因为我知道我所就读的莱斯大学有很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在大二结束之前学生不需要选定专业。学生有两年的时间可以探索学科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大三之前决定就可以了。

大一时我修了不少经济课,但是学后觉得自己不是很喜欢这门学科;同时我发现学校有提供很多不同专业的入门课,在我去上了其他院系的课程后,发现工程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领域。

当时,我报了一门专门给大一新生提供的工程课,在那门课上,所有学生分为4-5个人一组,每一组会分一个业界很实际的工业项目。一学期时间内,学生被要求去做市场调研、去研究解决方案、形成一个产品雏形,最后学生自己去相应企业做展示。这门课让大家对工程专业有了非常具象化的了解。同理其他院系也会这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给予学生权利自己做出选择。

最后我选择计算机也是通过这个入门课。我对计算机编程很感兴趣,因为这是一门不需要动用太多资源就可以创造的学科,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把脑子里很疯狂的想法实现。大二我就开始选择计算机作为我的专业,同时计算机前景很好,而且市场有这么一个缺口,以后就业也会方便一些。

现在回头看当时转专业的整个过程,我觉得会做这样一个选择有三个原因:

1.学校提供很好的平台去给学生了解不同领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2.我有很多机会和很多学长学姐、学术顾问去讨论不同选择,他们会根据自己经历给你好的建议。

3.学校提供给你很多资源,帮助你选择,因为学校知道每个新进入的大一新生都很彷徨,所以有很多职业发展中心,你可以去测试一下,他们会告诉你可能适合的专业,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来做最后的判断。

broken image

决定读研

broken image

当时在大二决定学习计算机后,和学长交流得知我们专业很方便进行本硕连读,在更短时间拿到本科和硕士学位。因为我知道比较早,所以我可以尽早安排接下来几年的课程,从而更好地利用时间拿到硕士学位。

我们专业人虽然多,但真的读本硕连读的人不多,主要是有两个弊端:

1.硕士学位,并不会给你更多的找工作优势,工业界本科和硕士的职级是一样的。

2.同样的读硕士时间直接在工业界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1-2年后可以升为高级工程师,所以你在读硕士过程中有可能浪费了在职场的经历。

但我觉得读硕士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因为自己是转专业的,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我还没学到。

此外,读硕士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硕士作为高等学位能给以后工作签证抽签带来很多优势,因为抽签形式不是那么好,本科生每年只有30%的中签率,硕士和博士则有50%。这也是其中一个考量,因为我提前安排好了课程,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所以最后,我只花了四年半时间就拿到本科、硕士学位。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职业道路上的选择

broken image

最后我想讲一讲我在职业道路上选择。

首先我还是很感谢学校,因为学校平时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培养良好职业观。大多数学生最终会走上职场,所以我们学校每周会有一个主题演讲,邀请业界知名校友回来演讲。这让我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不仅做了工程师、也有当了律师、也有进入商学院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享,每个学生在本科期间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他们影响,慢慢发现他们想进入的领域,同时每个学期都会有很多知名企业来学校招聘,给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职业服务。因为美国暑期时间比较长,有三四个月,很多同学都会在大二的暑假就开始找实习或研究工作来获取一些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大二的时候,我的基础知识不丰富及没有经验,所以只能找到一家在硅谷那边的初创公司。但不管什么样的公司,我相信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有了这一段经历,之后的实习就会相对好找一些,也会有很多去大公司的工作机会,于是我在大三的暑假拿到了知名投行高盛的科技部实习。第一次在这么大型的国际企业工作,这和初创公司感觉不一样,学到更多的是如何在纪律严谨的职场中表现自己,如何与人交流。这段经历也让我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氛围,于是大四的时候换了一家公司实习。大四暑假去的是亚马逊,在美国的西雅图。亚马逊是一家纯粹的科技公司,和高盛这种金融公司不太一样,它的企业氛围会更年轻,也活跃许多,所以我觉得在亚马逊待得很开心,也确定之后自己找公司的方向。

由于之前有这么多的实习经历,很多公司HR会主动联系我,所以全职工作找得比较顺利。

回顾最初的实习经历,虽然大一大二找实习确实会比较难,但我相信只要有毅力,勇于表现自己,总是会有机会的。而且这些经验在以后的求职路上都会或多或少的帮助到你。

最后这个学期我相应拿到了亚马逊、微软、谷歌的offer,我最后决定去硅谷那边的谷歌发展,因为那边工程师氛围很浓郁,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很期待明年2月份搬到加州的新生活,这也算是对自己留学之路的一个新的肯定吧。

回首自己这一路的大大小小的选择,没有一个是容易的,所以我很理解每位家长在这个时期会有迷茫,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我相信只要大家相信自己、了解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提早进行安排,最后总是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我希望自己经历能给大家会有或多或少的启发,谢谢大家的收听,也谢谢择由的这个机会,祝大家好运!

原文作者: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