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选择、挑战、蜕变

· ·案例解析与故事分享,Why ChoiceFree
broken image

┃ 引言

员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所以企业需要提供系统的配套培训机制,让他们可以快速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

员工希望职业有所成就,所以企业应该给予职业素养训练和职业选择指引。

员工希望做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企业需要在变革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并让他们迅速看到自己的成果,激发他们持续的动力。

员工反对官僚,所以企业需要营造平等、简单的人际氛围,能够让他们在工作中更自如......

broken image

闯世界,做生意,哪怕口袋里有几十块钱,也要自己做老板,是融入客家人血脉的观念。我的表兄、堂弟、朋友,大都读书不多,高中辍学,早早走向社会,从小店铺开始,积累着自己的资本。而我,捧着书本,从重点小学,到重点中学,到重点高中,到中山大学,到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如果不是导师在奖学金上给得不够慷慨,差点就在曼大读了博士。

在我走出象牙塔时,小老板兄弟们已经凭借自己的拼搏当上了大老板,住在豪宅里过着富足的「土豪」生活...... 而我,成为家族中读书最多,学历最高,挣钱最少的那个另类。

我也曾经设想自己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如果自己当初放弃了读书,早早选择了经商,那现在会是什么状态。然而,今时今日,回顾自己的职业历程,我可以很坦然地说:「不一样的选择而已」。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而我选择了一条暂时缓慢,却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的那条路。

broken image

赴英读研

broken image

决定赴英读研是影响我一生的重大选择。在中大念书期间,我一直以为自己会像媒体报道的一样,用一个不错的大学文凭去面对「最难就业季」;或者在亲戚朋友的安排下,做个银行职员,过上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直到大三的一个晚上,我路过礼堂,看到里面在举行关于留学的讲座。

阴差阳错,我走了进去,一位西装革履的师兄正在分享他的留学经、就业经,以及人生因此发生的巨大变化。就这样,我也选择了留学这条路,人生也开始转折。

就像同事们说的,「你的留学投资回报率太高了!」

在英国的一年,读完了一人高的学术资料,以Top 3优秀的成绩获得学位,系里的教授主动邀请读博士;曾是生活白痴的我还练得一手好厨艺,牛排、烤鸡、老火汤、焗饭成了家常便饭;曾经宅男的我也丰富一下业余生活,去曼联球场打工、去比利时小镇尝各种啤酒、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识了不同国籍和文化的朋友,还遇到了现在的老婆……

broken image

现实不仅仅是美好的。本科四年人力资源的学习并未让我对这个领域有太多了解,反而是在英国读研期间,和一些有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同学沟通,才知道人力资源领域在国内的发展比较滞后,并且职业发展速度慢,对于个人性格方面的要求,也与自己不匹配。前前后后读了5年的人力资源,却发现自己不适合从事所学领域,这无疑是巨大的遗憾。

broken image

回国求职

broken image

打击总是接踵而至。一年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踏上了回国的飞机。遗憾的情绪还未完全消散,在求职过程中又经历了现实的打击。回国前,我自信满满的把求职目标定位在外企的管培生,回国后发现各大公司的管培生招聘在12月已经结束,而那时我正在英国欢天喜地的参加毕业典礼和各种聚会。

于是,我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想以应届生的身份求职,而应届生的招聘渠道已经关闭;想走社会招聘渠道,又不具备招聘要求中2-3年的工作经验。于是,想象中光鲜亮丽的外企职业生涯,就此与我无缘。

每每回忆自己的留学生涯,都会想,如果在每个关键节点,比如专业选择或者就业上,都有「贵人」提点一二,我或许能少走一些弯路。又或许,这是一种缘分——误打误撞踏入留学行业。而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我可以帮助那些正在做人生选择的人。我逐渐喜欢上留学行业,喜欢一遍遍给懵懂的学生做留学规划和建议。

在帮学生做职业规划时,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一份工作是进入500强,还是进入民企更合适。我的回答一直都是,那要看你追求什么,如果做颗螺丝钉稳步发展,那么500强非常合适;如果希望充分挑战自我,快速晋升,那么在民企中获益可能更大。因为,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在上一份工作中,我一年换一个岗位,一路狂奔。入职3个月,即成为上海公司美国留学团队的高端文书顾问;3个月后,升为主管;担任主管1年后,被任命为经理;再过了1年,升任上海公司运营总监,负责管理全公司留学业务团队;1年后,升职为总经理外调南京公司;管理南京公司1年后,我又调回上海,升任华东区副总经理,兼上海公司总经理和南京公司总经理。

broken image

职场经历

broken image

每一次换岗,都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是在一个岗位上做上2-3年,有更扎实的积累后,再向目标冲刺呢,还是丢盔弃甲也要把旗帜先插上山头,再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呢?每次,我都选择了后者。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过程中的艰难,总会超乎预期。

2011年,连续3个月业绩飘红,团队士气低迷,作为经理,自己却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下属期待你带领他们走出困局,上级开始失去信心,其他部门冷眼旁观,自己每天都被无能和无力感包围……

2012年,踏上运营总监的岗位,发现自己要带领的是一个2/3业务人力缺失、大部分中层管理者上岗不超过半年的团队......

2013年,尽管挂着总经理的头衔,但事情必须从地下做到天上:琐碎到从办公室装修比价到选择饮水机的款式;宏观到重建团队文化和构建人力培训体系。这一年还顶着巨大的压力淘汰了近一半的员工,更换了大部分不合格的中层管理者……

回顾2011年到2013年,无论再艰难,我最终都带着团队完成业绩。但是,2014年在上海挂着三个头衔的我,要隔空管理分公司、频繁出差去解决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下,第一次,自己管理的南京团队没有完成业绩……

每一段磨砺都饱含是艰辛和痛苦,但努力扛住了,最终都成为骄傲的回忆。

2011年,我明白了无论再艰难,领导者都必须乐观和怀抱希望,坚韧是最核心的品质;

2012年,我明白了管理的道路,最艰难的是挑战自己的性格,迫使自己改变。管理者自己变化了,团队也会随之所变;

2013年,我懂得了空降兵的理念和管理手段,学会尊重和接受历史原因带来的一切不足;

2014年,我尝试通过组织架构和系统的构建,让团队具备自我修复的功能,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一个人。

有趣的是,当我的朋友们以为我将在这个企业继续快速奔跑时,我却做出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选择:创业。

broken image

决心创业

broken image

在留学行业中浸泡多年,对留学行业了解越多,我就越有紧迫感。留学行业其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客户需求为例,早期,留学公司依靠提供信息和合作院校资源,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而现在,客户完全有能力用英文熟练的与院校沟通了解录取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利益空间在消失。留学咨询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已经成为“衣食父母们”对于留学公司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就员工而言,传统中介模式对于从业人员的管理理念,与大量选择加入留学行业的海归人员的思维模式,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对企业的内部人员管理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

传统中介模式下,合作院校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现在的留学机构,员工已成为生存及发展的命脉。公司给客户提供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升学方案和留学指导,这些智慧都必须通过互动咨询,由员工对客户需求和大量案例进行分析匹配再整合。唯有优秀的员工,才能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达成理想的留学结果。

我在制定新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时,作为20多岁加入留学行业的海归,我对他们的心态有更多的理解。听他们说出3年内要赚多少钱的豪言壮语时,不会嗤笑他们好高骛远,因为自己也曾如此,并且通过努力已经实现;也不会抱怨他们朝秦暮楚,频繁跳槽,因为自己也曾经在入职不久就萌发了离职的念头,只是当时迫使自己多了一点点坚持;我更不会为他们的「吹毛求疵」而恼怒,因为这是留学经历培养的批判式思维中的「副」作用,而碰撞的火花将会成为服务创新的源泉。公司应该充分发掘他们的优势,用运作机制避开他们的劣势。

他们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所以企业需要提供系统的配套培训机制,让他们可以快速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

他们希望职业有所成就,所以企业应该给予职业素养训练和职业选择指引。

他们希望做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企业需要在变革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并让他们迅速看到自己的成果,激发他们持续的动力。

他们反对官僚,所以企业需要营造平等、简单的人际氛围,能够让他们在工作中更自如......

我们的公司的名称「择由」,寓意是给予学生和员工充分、符合个人特质的指导,陪伴他们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有独当一面的实力、智慧和勇气。最终,凭借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获得的能力和信念,在未来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如同我这一路所经历的。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