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宾大面试官揭秘:这3个共性,导致优秀生面试失败

· ·案例解析与故事分享

我做宾大面试官时面试到的学生,很多都是TOEFL、SAT/ACT近满分,而且几乎每个人的GPA都在4.0以上,IB 也是40分以上。

面试的申请者中好几个学生高中时就跟随大学教授做研究,是国家级数学和科学竞赛获奖者;很多学生是学校学生会或社团管理者;也有钢琴演奏级的艺术特长生和铁人三项的体育特长生。

基本上,每一位都是传说中的“优秀孩子”。

他们非常优秀,但遗憾的是,我面试的这些学生,最后没有一个进入宾大。一位担任面试官多年的老校友说,他10年来面试过的学生可能有将近100个,最后只有2名学生获得录取。残酷的现实就是如此,获得宾大的录取就是这么困难。

我面试的这些学生,我通过对他们的表现以及背景进行分析,发现没被录取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01 同质化严重

broken image

我听过许多实验室里做实验,Volunteer做支教,模拟联合国和辩论社,那些校队、学生会、校刊编辑也很常见。每个人活动听起来都挺多、挺好的,但没有什么区分度,听到后来都麻木了…

换位思考一下,每年的招生季,招生官每天都需要面对数以万计的申请材料,每份材料只能停留10-15分钟,你的申请材料若是跟其他学生没有区别,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招生官的眼球?

美国大学尤其是顶级大学,每天看到几乎满分的GPA和标化,遇到相同活动的概率有多高?

broken image

活动同质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学生不清楚“我是谁”

我们9、10年级辅导的学生中,无论是美高、各种国际高中,最近很多都在问『老师我是否要参加CTB』,我问为什么要参加啊?

很多学生都说如果现在我不做,11年级就来不及了;或者是别人都在做,我不做不行;再不然就是小学中学的同学找我参赛。

我就反问了,你们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校区,CTB是团队赛,你们怎么进行沟通交流?你们彼此的分工是什么?大家未来时间规划是否有冲突?

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些问题,更多只是跟风

broken image

02 很难说清楚Why

broken image

“跟风”“同质化”引发的问题是很难说清楚“Why”——只是不停展示自己做了什么,但很难解决面试官的好奇,你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在那上面?

曾经有位学生,从小到大参加了一堆竞赛,有很多奖项。这个有一个能力非常强的“推妈”,孩子执行力本身也非常强,于是就有了很多证明自己实力的呈现物,即竞赛成绩。

但是很核心的问题,这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每天要花2-3小时在数学竞赛上,也没思考过为什么周末需要花半天时间在机器人上。其实,他就是在完成父母给他安排的任务。

针对这点,宾大招生官说“Not everyone does the same activity.”高大上的奖项或国际义工不是标配,重点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

有些学生做活动、选专业是因为家长或学校的安排,缺乏自我思考和阅读累积,面试回答问题就会流于表面,内容空洞,甚至会无限循环地回答同一套答案。

一个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Story说服我们和招生官,那么我们会认为他极可能就是为了升学做活动,不是为了个人兴趣发展,更别说是为了服务社会了。

broken image

上图是申请环节中,活动填写(Activity List)的界面,每一个类别里都有“没新意”的活动选项。

比如说,义工中的“支教”或者“导览”就很无趣。我们过去有个学生在佛罗里达,在活动列表里写了台风前后帮助邻居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和加固门窗,这个就很新颖。

再比如学术类,不是只看你有没有拿奖,像是一些Independent Study(独立研究或课题)也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

broken image

03 问题回答笼统

broken image

第三个常见问题就是回答问题笼统,也就是回答的时候不断提到各种网路上容易查到的信息

比如说我们在问『你为什么会申请宾大?』(Why Penn)时,很多学生的答案就过于笼统,自身连结度不高——你的答案,换个人来说也一样是可以的。

针对这道题,我们一般希望听到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目标与宾大拥有的机会和资源做结合然而,许多学生会回答因为费城,因为自己曾经去过宾大,自己喜欢那风光宜人的校园,因为某个专业排名特别高,因为某个教授得了诺贝尔奖……这些都是很基础的答案。

也有学生说得深入一些,比如因为宾大有横跨各学院的多学科学习,自己希望能双主修物理和化学,宾大有这样的机会。这个答案听起来很合理,却还是少了点针对性,因为其他学校也可以这么双主修。

很少人再继续深入,比如回答自己为什么需要多学科学习。有学生回答说,想要找寻申请的专业以外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我心里不禁纳闷,既然你不是真正喜欢这个专业,那你为何还要申请这个专业呢?

说到这里,我举例说明一下怎样算好的回答。

有一位申请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Program的学生,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也做过不少科技、经济方面的相关研究,像他的EE(IB中Extended Essay,拓展性论文)就是有关美国棒球选手的市场趋势,平时在家里还会运用Calculus帮奶奶计算制作泡菜配方的比例。

他希望未来能前往宾大学习如何将科技与经济做结合。从学生的过去、现在,到未来目标,我看到了他对这个项目的热情,唯一的遗憾是他还没有将两者结合,没有更直接的(专业)呈现物,这对于入取率不到5%的M&T Program是不够的。

本篇文章针对这个话题我暂时写到这里,接下来我会详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只有清楚地知道的原因,才能在面试准备时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