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在美生活28年的美高华裔招生官,教中国孩子如何融入美国家庭!

· ·亲子沟通与心灵成长,生活与文化

我现在是美国拉塞尔中学和奥尔伯尼中学女生部的招生官,所以我想引用一些学生案例,跟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中国孩子如何融入美国家庭」这一话题。

broken image

我身边的孩子在和寄住家庭相处时,出现一些问题的原因无非这几点:

1.孩子是独生子女,所以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有些任性;

2.有关于整洁、责任与诚信的问题;

3.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参与社区学校和住家的活动)。

下面我将就这几个问题做更详细的分析。

broken image

问题探讨

broken image

1. 关于独生子女

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所以就会比较任性。出国之前,因为在家里什么东西都是TA独享,所以在出国后就会有不愿分享的情况发生。

我认为,孩子虽然在家里是孩子,但是未来TA迟早会到社会上去,所以TA必须有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心态。

broken image

我这边有一个孩子刚来的时候和住家在一起,住家妈妈帮他洗袜子。有时候因为袜子都是黑色的,洗完以后看起来都一样,所以住家的孩子有时候会穿着,但是这个孩子就会说:「这是我的袜子!」住家妈妈跟我说,事实上有些袜子不是他的,但住家是把他当成是孩子的兄弟姐妹一样。所以我觉得,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分享,是独生子女普遍的问题

2. 关于整洁

我想大部分的孩子在家里都是父母一手包,很多事情都不让孩子分担,让TA专心学习,但是并没有让孩子去分担做家里的一些事情。比如说TA自己的房间要基本整理干净。

3. 关于责任

我认为父母还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因为父母做得太多,一手包办,反而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机会。所以孩子会觉得,反正做错什么事情都会有父母来帮我处理。

就像我身边有一个孩子是家里的独子,所以父母总会帮他解决困难。我记得父亲跟他讲过一句话,「在国内读书,如果你出了什么问题,爸爸几分钟就会到达那里。」所以这个孩子照旧还认为,不管他做错什么事情都有人会帮他承担,所以对于很多事情他都不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因此我觉得在责任方面,父母需要去辅导他们。

4. 关于诚信

我想这个问题里面是困扰最多寄住家庭的。我身边有一两个孩子,就是因为从小父母总是顺着他们,出来以后再跟寄住家庭相处的时候就会发生很多问题。

broken image

因为不同的寄住家庭有不同的规矩,就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以前孩子在家里认为可以做的,现在到了这里发现不能做了。但是,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就像前面讲过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就会用其他的方式去隐瞒。

我们讲的直接一点,就是小聪明。这其实关乎诚信问题。因为对美国家庭来讲,刚开始他们是相信你的,他们是先君子,后小人。但是慢慢的他们发现你在某些事情上欺骗他们的时候,便开始对你产生怀疑,这个问题就会比较大了。因为当你不被信任的时候,就会有很严重的事情。

-案例1-

我身边有一个孩子,因为住家希望孩子能够睡好,保证到学校能够专心学习,所以都规定晚上睡觉时间。每个寄住家庭的限制时间不一样,有的家庭是九点,有的是九点半。如果孩子自己能控制的话,可能就不会这样约束。但是对于刚来寄住的孩子,可能会让他们九点或者九点以后把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放在外面,这样他们就可以安静地睡觉。

broken image

这个孩子有一个iPad,打破了,问父母又要钱买了一个新的iPad。他就把打破的iPad交出来,把新的iPad放在自己房间。那之后,有几次寄住家庭的家长就很奇怪,这个孩子怎么经常在上学的路上、在住家的车上睡着了,或者下课回家的时候也在车上睡着了。

有一次住家家长晚上起来上洗手间的时候,发现这个孩子房间的灯还亮着,连续几次观察以后,发现他在自己房间里打电动游戏,或者聊微信。但是住家也没有直接当面戳穿他。后来孩子某次去洗澡的时候,住家发现他的床上还有一个iPad,就很不高兴地说,「我们认为你已经把iPad交出来了,但你没有说你还有一个iPad,你对我们不诚信。」于是住家就把他的iPad收走了。这是对孩子的一个惩罚,因为对于住家来讲,教导孩子诚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案例2-

还有一个孩子在出国之前,在补习班里面认识了一个男孩子。男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女孩子刚刚满15岁,两个人就经常有一些互动。住家很信任这个女孩子,让她把自己的手机、iPad都放在房间里面。女孩子最近因为春假回了国内,回来之前就跟这个男孩子约好见面。可是这个女孩子利用到另外一个男孩子,说是要跟他一起去看电影,后来证明其实是跟补习班认识的男孩子一起出去的。昨天国内的家长跟我们联系,采取了跟住家妈妈的建议一样的措施,要求把女孩子的手机和iPad全都收走,这样一来她可以专心学习英语,二来她晚上可以按时睡觉,没有机会再做其他事情。所以我想说诚信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5.关于活动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参与到社区和住家的活动中去。

-参与住家活动-

因为住家愿意让中国孩子住在自己的家里面,也是希望借助这个机会了解我们的中国文化。正因如此,他们希望孩子可以融入自己的家庭,变得像家人一样。但是可能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美国家庭在晚饭时间习惯于相互沟通,谈谈今天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孩子回家吃完饭以后,父母总是说赶快去念书,其他事不用管。这个也就是我刚才讲的沟通问题,孩子应当尽量在餐桌上参与,讲述今天发生的事情。

broken image

-参与社区活动-

对美国人而言,回馈社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这和我们的理解其实很不一样。我身边有个孩子,刚来的时候被住家邀请去做社区服务,他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去做社区服务呢?他问住家,我做这个社区服务可以得到什么呢?他没有想到过我们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美国的整个社会结构使得他们非常重视回馈社会的社区服务。此外,通过社区服务,孩子也可以感受到,当你「给」的时候,其实是你最快乐的时候。

6.关于沟通

我觉得中国的孩子在沟通这方面是比较弱的。有一个孩子想参加学校里的活动,但是他不敢讲,就只跟我说了。我鼓励他,要想参加活动就要去跟住家沟通,去争取自己的权利,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

纽约曾经出过一条新闻,一个亚裔警察误杀了一个黑人,后来导致华人组织示威抗议,他们的标题是「亚裔不是哑巴的哑」。所以我一直鼓励孩子能够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你的声音别人可以听到。

父母需要培养和鼓励孩子,去沟通和表达他们的需求,而不是用隐瞒的方式。因为美国人认为,孩子以为他们自己比父母还要聪明,其实并不然。有时候孩子以为自己可以骗过父母,其实并没有。所以,家长要尽量鼓励孩子用沟通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争取自己的权利。

broken image

就沟通而言,我想美国孩子要比我们强,因为美国的整个教育体制与家庭结构跟我们都是很不一样的。美国孩子从小就被训练要去发言,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孩子也被训练认为,即使发言不被接受,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

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以后不管在社会或是在哪里,不可能每个人的意见和你的都是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有容人的雅量。也就是说,我有发言的权利,但是如果别人不能接受我的意见,我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点。

7.关于兴趣

因为国内的升学压力,父母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进入好高中、好大学,不得已让孩子放弃了太多的东西。所以我希望父母能够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不管是动的还是静的。还要培养他们多阅读,这样孩子将来出国以后,不会除了念书以外,就只知道玩电动游戏。

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可以让他们出国以后去参与不同的活动,去认识不同的朋友,也可以去了解自己:自己是怎么样的人,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东西,自己在哪方面有什么长处。

以上就是一些孩子无法融入美国家庭的的问题所在及案例分析。下面,我想给这些问题下的中国家庭提供一些建议。

broken image

解决建议

broken image

-父母需要陪伴孩子完成人格的成长-

大部分的父母可能认为,孩子出国,我的责任就了了,只要在金钱上面给予支持就好了。但是事实上,出国只是第一步,出国以后才是更重要的培养。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想要把孩子送出国的话,父母的全程陪伴、鼓励以及无条件的爱才有办法让孩子一关关地过。

broken image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父母的金钱支持,还需要你们有智慧与积极的态度,这样才可能陪伴孩子完成人格的成长。因为每个家庭有各自的习惯,孩子到住家的家庭以后也会面临不同的习惯养成。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如果父母能够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引导,就有可能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案例分析-

住家鼓励孩子晚饭时间分工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把自己的盘子冲一下放进碗槽。这个孩子可能洗碗的时候把水弄到了地上,但是他没有清理直接回了房间。住家妈妈就进去跟他说,你刚刚洗碗的时候把地上弄得湿湿的都没有清理干净。这个孩子跟我说,「如果是在家里,我妈妈就会帮我做了,为什么住家妈妈没有帮我做,还进来跟我讲?」我跟孩子的父母讲了之后,妈妈就跟孩子说,「因为我一直在帮你做,所以你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方面的责任。既然住家妈妈已经告诉你了,那么以后你在洗完碗之后,就要记得把地面清理干净。」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在孩子发生事情的时候,父母都会用智慧的方式告诉孩子,这就是寄宿家庭和住宿学校的不同所在。住宿学校的问题可能会少一些,学生不会和住家有那么多冲突。但是这些问题没有出现并不表示没问题,如果它们一直存在孩子的心里面,以后他在社会上依然还是会表现出来,现在只是因为在寄住家庭里面更早发现了而已。

所以,如果父母现在能够去引导孩子,用无条件的爱去告诉孩子,我想孩子在人格的成长上经历过这个过程以后,再从这边离开的时候,对事情的判断与解决一定比其他的孩子更加优秀。

broken image

例子里的这个孩子到目前为止,从去年暑假到现在变化很大。他现在的排名是年级前十,我看到他的成长很高兴。因为我在引导他的成长,他的妈妈也在引导他。每次孩子用很负面的话去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都会用很正面的话去开导他。比如太阳出来一定会有阳光的一面和阴影的一面。你选择是阳光的一面,你所看到的永远都是很有活力,很有能量的一面,当你选择阴影的一面的时候,你看到的能量就没有那么强。

broken image

美国校方如何加快国际孩子的融入?

broken image

美国校方为了加快国际孩子的融入,在做一些什么事情?

这个就牵涉到美国的教育理念问题。通过我前两次的分享,家长就会知道:我的教育理念在于不断引导孩子的人格成长,而不仅是希望孩子以后进名校。我想,孩子以后的培养由家长,寄住家庭和学校,以及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的连接。孩子是核心所在。我们陪伴着孩子,让TA在这里能够扎下根去学习,虽然TA遇到一些挫折和障碍,但我们会去引导TA,用的爱的方式鼓励他。这个就是我们的program的理念。

所有来到我身边的孩子,不仅仅是你们的孩子,也是我这个大家庭的孩子。我希望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后,不管是男孩女孩,都能变成一个热情、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好公民。我希望我们的理念能够落实,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温暖。

broken image

我们学校每个月都有一位老师去跟寄宿家庭联络,寄宿家庭会跟我们反映孩子的近况。我一直跟寄宿家庭保持联系,孩子有任何的情况,寄宿家庭随时都能打电话给我。这就是我们和别的机构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寄宿家庭随时都能打电话、传简讯给我,不管几点,我和我的先生都会及时地去处理事情,所以我们不会让事情变成问题。一旦有征兆我们就会及时的去引导、去处理,这就是我们的Program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记得现在已经退休的前校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不会让事情变成问题再来处理,因为我们随时在看着孩子。每一个寄住家庭都非常的有爱心,一稍有征兆我们就会去引导。所有的寄住家庭和我们都可以随时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寄住家庭都把我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非常重视他们人格的成长以及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的表现。

broken image

非常感谢这段时间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来听我的分享,最后要祝福你们,希望你们为孩子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道路。因为如果你们认同我的理念,就了解不仅要看孩子在知识上的寻求,更重要的是去完善他们人格的成长。在住家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它及时地出现了。孩子步入社会之前,我和我的先生、住家、各位家长以及学校能够共同辅导孩子走过在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关卡,让他能够在我们身边良好地成长。

今年我身边有四个孩子就要去拉塞尔毕业,去读大学,我能够看到他们和四年前的不一样。他们进了大学之后告诉我,Mia老师,如果没有你、严老师还有助教的陪伴,我绝对不是这样。当你听到孩子这样告诉你的时候,这种成就感绝对不是金钱能够换来的。我非常高兴自己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去陪伴这些孩子的成长,这是上天给我的责任,让我能够成就自我的修行。也让我能够借助孩子了解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希望我们都能共同陪伴孩子成长,在陪伴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让我们这个社会更温暖,更和睦。

能到我身边的人都是有缘人,希望我们一起为这个社会,为下一代努力,希望中国能够更强盛,中国的强盛要求我们的下一代要比我们更优秀,他们的人格要比我们更加完善。

broken image

Q&A

broken image

以下为Mia 分享后,其他家长的提问。

在此进行摘录,以作其他家庭的参考:

家长提问:选择走读,家长有办法陪读吗?

Mia:我想很多家长既然决定要把孩子送出来的话,不要陪伴。因为陪伴是让孩子又依赖你,妈妈大概也没有办法可以完全融入这边,所以孩子其实是很纠结的。既然选择让孩子送出来,你就要信任孩子。当然在出来之前当然要多做准备,刚才我提到了一些。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进入当地的一些走读学校,我们在选择寄住家庭时就是十分严谨的。现在有寄住家庭的孩子在我们这里念书,包括在奥尔伯尼寄住家庭的选择也是经过我们的家长推荐的。如果寄住家庭有意愿的话,我们首先会给他们面试;面试后,如果证明他们理念与我们接近,我们会去参观寄住家庭;接着我们会进行背景调查,完成这个过程之后我们才会把孩子送过去。

之后孩子又会有各种问题,就像男孩子女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刚开始当然是很甜蜜,可是已结婚以后就会有很多问题出来。这些问题出来后如果我们能够去了解原因、去引导,那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这就回到你刚刚的问题,适不适合陪读。我觉得这个投资太大了,这不仅是金钱上的投资,而且父母与孩子之间还是割舍不了。你今天把孩子送出来,你就告诉他,你只能往前走,没有回头路。但是如果你陪伴孩子来的话,首先,孩子是跟你住呢,还是跟住家住呢?他跟住家住,你会常常影响到他,因为你用你的方式在引导他,所以他是听住家的呢,还是听你的呢?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家长不要陪读,千万不要,你们可以用你们的精神支持他们,不断地和我们沟通,我想这是最重要的。我不知道我的答案这位妈妈是不是满意。

家长提问:我家是男孩想去美国读高中,如果选择男校的话有什么优势?

Mia:据美国的学术研究统计,如果你在高中时期把孩子送到单性学校去的话,孩子的表现都比男女混校的表现要好。为什么会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引诱,比如谁交了男朋友,谁教了女朋友,或是长了青春痘啊,这些都是涉及个人自信的问题。但是如果在一个单性的学校的话,他会更全面地发展。比如说男孩子在一起他们会做哪些事情,会讲哪些话,女孩子在场就会不一样。所以在男校的话,会发展出阳刚气比较强的男孩子。如果在女校,相对是一样的。女孩子在这段期间,她会非常专心于学业,参与其他活动,不会每天关注这个男孩子或者女孩子有没有男朋友,亦或是今天又长了痘痘等等。

所以我想,选择男校,孩子的环境会更单纯,父母担心的事情会更少一些。我自己两个孩子就是在拉塞尔从六年级到十二年级。你只有让你孩子到那边,你才会发现你的孩子会变的完全不一样。曾经有一位从大陆过来的校董和校长来参观我们的学校,他走之前跟我说,Mia老师,我发现你们的学校阳刚气非常强。这是我感到非常骄傲的事情。你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的孩子,他们看到客人一定会帮你开门,一定会向你问好。你可以看到孩子从比较小的时候进入学校,到比较大了之后出来,他整个人会变的很不一样。所以选择男校的话当然父母担心的事情会少一些,这当然有好处也有坏处啦。不过个人认为从成长过程角度来说,单性学校可能会更好一点。

原文作者:Mia Wu